当前正值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机遇期,《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》和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(2014-2020年)》的全面部署,也标志着职业教育进入了加快实现现代化的新时期。深圳职业教育这几年也在加快发展,在与德国的合作办学、校企合作等方面都有动作。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,深圳也是传统强队,夺金数在广东位列第一,反映了深圳职业教育的实力。
作为华南区职业教育的领跑者,嘉华教育集团十余年间不断提升教育品质,逐步将职业教育的发展步伐迈向了广州、东莞等地,多次获政府机构和知名媒体颁发的教育大奖。迄今为止,嘉华教育集团已向深圳、广州、东莞、北京、上海等地企业培养输送了数万名实用型、应用型互联网技术人才,为经济转型提供了有力地人才支撑。多年发展,硕果累累,嘉华教育集团在课程技术、师资培养、人才培养上不断革新,提升教学就业质量,让学生所学即所用,成为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。
本次专访人物:嘉华教育集团董事、总经理、总校长金雨先生
以下是记者采访实录:
南方都市报:目前深圳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如何?
嘉华教育董事、总经理、总校长金雨先生:深圳是一座永远是春天的城市,年轻、朝气、有活力。也正因为如此,作为经济中心,深圳在制度创新、新事物层面有极强的接受能力,这对深圳的经济有很大的影响。互联网作为发展迅猛的新兴行业,近年来基础设施不断完善,利好政策持续出台,互联网已经渗透进入了各个行业。产能大,人才需求也大,这不仅是深圳的趋势,更是全国范围内的人才需求趋势。就以2016年为例,前程无忧的无忧指数显示全国人才市场IT类岗位招聘需求一路呈上涨姿势,深圳作为一线城市,需求远超其他城市位列第一,高达129%(上海和北京仅74%和51%),今年,这个涨幅姿势会一直持续。
南方都市报:在传统的学校教育外,越来越多人在高中、大学毕业或者参加工作后,参加一些社会化技能培训。作为教育机构,如何为这部分人群提供贴合行业需求的培训,打通就业的“最后一公里”?
嘉华教育董事、总经理、总校长金雨先生:要想打通就业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职业教育就得办成高质量的就业教育。而要做到这些,我认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要始终以就业为导向。不再简单地抓学员就业率,而是从技术、职业素养训练上下手,提升就业质量,让学生毕业即能上岗。
其次,要坚持产品化课程体系建设。我们经常说学生浪费了大量时间在学习一些不是很实用的东西,很多专业应届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,问题的症结就在于学校的课程体系相对落后。我们不能再把教育放在简单的学科课程组合上,而要根据企业技术需求来设置课程结构,即逆向化课程体系设计。也就是说,课程内容要从企业需求出发,通过调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,并对需求进行数据分析与分类,将需求分解为技术模型、就业素质模型,再将模型量化为知识点和技能点,然后根据教育教学规律和认知规律,形成课件,随后以课件为核心形成产品体系,包括多种组合教育方法、生动的生活化案例、学员入口评测、单元测试反馈、学习效果跟踪、在线学习辅助等等。最终还需要依据企业需求及时更新升级课程产品,快速迭代才能有效打通就业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南方都市报:过去,很多家长不愿意读中职学校,担心主要在于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、专业就业前景、学历上升通道问题,也担心社会化的职业技能培训含金量不高,企业不认可。怎样让职业教育“香起来”?
嘉华教育董事、总经理、总校长金雨先生:要想让职业教育“香起来”,解决家长们的担心,我们要做的就是提升专业含金量和师资实力。我们要将要传授给学生的课程技术拿出来,花时间和精力与用人企业及行业协会开展研讨,看我们教的内容及毕业学生技能水平与企业需求的匹配程度,而不是闭门造车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培养不合格的学员,造成就业难。对于教师,要以“双师型”为标准,教师不能只会教理论,还需储备丰富的实战经验,要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环节,言传身教,让学生将技术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,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,让他们拥有自我提升的能力。
关于学历上升通道这个问题,现在很多正规的职业教育学校都与大学展开合作,学生可以通过成人高考和自学考试等通道提升学历,家长基本不必担心孩子因为学历低而影响就业。另外,多数情况下,学历往往不是企业选择人才的决定因素。家长更应该关注孩子学习的课程实用性、学习效果、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是否能够达到用人企业的要求,因此考察就读学校实施能力与专业匹配课程体系至关重要。
南方都市报:近些年职业教育有了很大发展,你认为未来还有哪些发展趋势?我们的教育,如何适应未来技能人才的培养?
嘉华教育董事、总经理、总校长金雨先生: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改革与发展,知识经济兴起将更加促进职业教育发展,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、与国际知名职业培训中心展开合作都将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,技术交融与相互进步将为我们成为人才资源强国提供支撑。
要适应未来技能人才的培养,教材的创新升级和师资的培养超越尤为重要,对此我们嘉华教育集团的做法是将通过课程和师资输出,启动IT职业人才培养的桥梁计划,与中职和高职院校及用人单位建立无缝的对接,开展校企合作、专业共建及2.5+0.5实习实训模式,解决职业教育最后一公里的难题。